純銀鍍金牛角杯 純金海棠杯 錯金純銀小碗 唐代粉飾盒 珍禽異獸聯(lián)珠腳杯 仕女狩獵紋八瓣銀杯 蕾紐摩羯紋三足架銀鹽臺 唐葡萄花鳥紋銀香囊 鎏金舞馬銜杯銀壺 純銀鍍金花絲佛舍利塔 海獸蓮枝銀杯 純銀鍍金鏨珠銀杯 純銀鍍金酒壺酒杯。材質(zhì)為純銀鍍金,仿唐代,規(guī)格:盤:外徑22cm、高1.5cm 重約370g,壺:高12.5cm、重約200g,杯:高6.3cm、口徑5.1cm 、4個杯共重270g。 中國古代金銀器制作工藝有:1、鎏金2、鑲嵌3、錘鍱4、錯金銀5、掐絲6、炸珠7、鏨花8、累絲 其中本產(chǎn)品使用工藝為:鎏金和鏨花 鎏金為古代金工傳統(tǒng)工藝之一。近代稱“火鍍金”。系將金熔于水銀之中,形成金泥,涂于銅或銀器表面,加溫,使水銀蒸發(fā),金就附著于器表,謂之鎏金。其工藝流程大體分5個步驟:①做“金棍”,將銅棍前端錘扁,略翹起。打磨光滑,抹上熱酸梅湯后沾滿水銀,晾干;②煞金,將黃金碎片放入水銀之中,加熱熔解;隨之倒入冷水之中,形成濃稠的黃金和水銀的混合物――金泥;③抹金,用“金棍”沾起金泥,再沾70%的濃硝酸(古時以鹽、礬等量混合液代替),將其涂在銅器上;用細漆刷沾稀硝酸把金泥刷勻;④開金,將燒紅的無煙木炭放在扁形鐵絲籠內(nèi),用金屬棍挑著圍著抹金的地方烘烤,讓水銀蒸發(fā),使黃金緊貼器物表面;⑤ 壓光,用瑪瑙或七八度的玉石做壓子,在鍍金面上反復(fù)磨壓,以使鍍金光亮耐久。二里頭文化三期所出銅刀刀背細紋間見有鎏金痕跡,可能是我國最早的鎏金實物。到戰(zhàn)國時期,鎏金工藝比較成熟,輝縣固圍村戰(zhàn)國墓所出鎏金銅獸為其代表。以后歷朝各代均使用鎏金技術(shù)增強器物的美感。 鏨花古代金工傳統(tǒng)工藝之一。系用各種大小、紋理不同的鏨子,用小錘敲擊鏨具,使金屬表面留下鏨痕,形成各種不同的紋理,達到裝飾器物的目的。這種工藝具有獨特的裝飾效果,它使單一的金屬表面產(chǎn)生多層次的、變幻的立體效果,既光彩綺麗,又非常和諧。始于春秋晚期,盛行于戰(zhàn)國,此后歷朝各代均沿用。 適用場景 : 家居 ; 紋飾圖案 : 魚蟲鳥獸 ; 造型 : 幾何形 ; 風(fēng)格 : 中式 ; 擺掛形式 : 擺飾 ; 類別 : 器皿 ; 品牌 : 鐘鼎青銅器 ; 加工定制 : 是 ; 工藝 : 純手工 ; 材質(zhì) : 銀 ;